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猪肉早已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占据着肉类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如同一道惊雷,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生猪产能正陷入阶段性过剩的泥潭。为了稳住市场这艘巨轮,我国政府果断出击,启动了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大幕,目标直指削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以力挽狂澜。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截至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量已飙升至4.24亿头,同比增长2.2%,其中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更是高达4043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的103.7%,几乎触碰到了产能调控的“天花板”。更令人忧虑的是,5个月龄以上的大中型猪只存栏量以及上半年度全国新生仔猪的数量均已创下历史之最,预示着下半年乃至明年春节过后,生猪的出栏量将如同脱缰之马,迎来爆发式增长。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专家朱增勇发出预警,若不立即采取调控措施,消费旺季的猪价恐将跌入谷底。预计明年上半年,尤其是春节过后,生猪养殖领域将面临亏损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生猪行业正处于第六轮“猪周期”的漩涡之中,尽管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但猪肉消费增速却逐渐放缓,产业因此面临着生产波动剧烈、价格波动较大的风险。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农业农村部果断出击,全面调控生猪产能。根据当前的生产与消费趋势,全国生猪产能需进一步削减约100万头,将能繁母猪的总数控制在约3950万头。朱增勇指出,应引导生猪行业的领军企业发挥先锋作用,科学淘汰繁殖母猪,削减低效产能,适度减少繁殖母猪的存栏量,并减少二次育肥操作,控制育肥猪的出栏体重,严格限制新产能的增加,以降低未来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风险,确保生猪价格和养殖收益的稳定。
在我国,生猪养殖场户数量超过1700万,其中大型龙头企业贡献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对产能调控具有举足轻重的标杆意义。目前,众多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去产能措施。以山东菏泽单县的一家生猪养殖企业为例,夜晚8时,销售区灯火通明,140头商品猪正依次过磅、装车,预计一小时后将被送往临沂的一家屠宰场。与两个月前相比,现在的出栏商品猪都经过了“减重”处理,这背后,是我国生猪产业在调整中前行的坚定步伐,亦是对未来市场稳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减重大幕背后,二次育肥的暗流涌动,亦不容小觑。部分养殖户,如同玩弄魔术般,故意拉长饲养周期,人为编织出一幅供应短缺的幻境,借此推波助澜,加剧了猪肉价格的狂澜起伏。
自今年6月份起,单县的一家生猪养殖企业,毅然决然地挥别了二次育肥的客户,并搭建起一套严丝合缝的产业链控制体系。从源头开始,严格把控,力图扭转乾坤。
降低能繁母猪的总数,已成为当前生猪产能全面调控的重中之重。国家正大力推行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政策,预计全国能繁母猪的数量将锐减至约3950万头。牧原集团养猪业务负责人李彦朋透露,牧原集团母猪存栏量已从峰值362.1万头降至19万头以下。本年度,牧原集团计划再削减13万头母猪,预计年底母猪存栏量将降至330万头,累计减少母猪32万头,相当于减少了900万头猪的供应量。
生猪产业,作为关乎国家经济民生的重要领域,一头系着民众的“菜篮子”,另一头关联着超过1700万个养殖场户的切身利益。维持合理的产能,对于保障猪肉供应和价格稳定至关重要。当前,生猪产业正处于第六轮“猪周期”中。国家正坚定政策支持,产业积极协作,实施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旨在逐步帮助生猪市场摆脱“大起大落”的周期性困境,迈向“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里斯资源分享网 https://lismoxy.cn/ 尔德资源分享网 https://edvjjs.cn/